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聚焦>>正文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大学老师

时间:2018-12-05 作者: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麻成金  点击:[]

  编者按:日前,学校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多年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本次大会分享了3个先进单位和3个先进个人的成功经验,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思政工作的育人经验,主题鲜明,内容具体,生动感人,值得全校师生好好学习借鉴,本网特将发言稿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大学老师

 

  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麻成金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化学化工学院食品专业一名普通教师,今天主要谈一谈三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几年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对教书与育人的理解和体会。

 

  我把今天发言的题目取为: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大学老师。这是我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时给自己提出的要求。当时认为这个要求不高,但三十多年来的经历告诉我,要想成为学生喜欢的大学老师是不容易的,对老师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如果要用简单语言来表述,那就是“敬业”,一定要敬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德是根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对大学教师职业最理性的诠释,也是我工作的座右铭,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大学老师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这是对教师职业特性的高度概括。我认为,大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育人的根本任务就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坚持做好如下四个“统一”,是我最深的体会。

 

  一、课程教学和育人相统一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大学教育活动历来都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把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完整的教育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教书为育人服务,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核心,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只有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自觉当好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确立的指导者和高尚情操的塑造者,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

 

  多年来,我承担过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卫生学、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发酵食品工艺学等十余门课程主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备好每一堂课,讲好每一堂课,将完整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我的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我认为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这是给学生诠释“怎么做事”的最好方式。

 

  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和正能量,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不讲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话,对教学内容引用的实例和事件的评论,始终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心理永远充满阳光。

 

  3、中国有着悠久的食品加工历史和灿烂的饮食文化,我会在课程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适时地把这些传统文化中最本真的东西讲授给学生,同时也会把我国科学家最新食品研究成就介绍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学科自信。

 

  4、把自己当作一名战士,课堂就是我的阵地。要像战士保护阵地一样,爱护、守护自己的课堂,使之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阵地。我把这理解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底线。

 

  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育人相统一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学生“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的最佳时机。近年来,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我校食品类专业办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如何在活动中实现育人目标,我的体会是:

 

  1、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观察和归纳能力、总结和科技报告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我认为,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研究品质是最重要的。

 

  2、学生采取自愿的原则组成3-5人的研究小组,组长必须学会组织沟通、任务分配协调等能力。强调每一个人都是小组的一份子,建设充满活力的小集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学生选题采取“四个结合”,即与指导教师从事的学科研究方向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考研意向相结合、与湘西资源实际相结合、与实验室条件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开展食品科学研究的选题方法技巧,培养务实的作风。

 

  4、制定参加科技活动的要求;完善的训练步骤和阶段,注重科学研究训练的完整性;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更多的是方式方法的指导与交流。

 

  5、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创新意识、纪律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知识产权意识。

 

  6、要求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和吃苦耐劳的习惯;学会面对失败、承受失败;学会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

 

  7、关注参加科技活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进展、存在的困难等,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老师,我毫不掩饰自己喜欢成绩好、在学科专业领域反应灵活的学生,但绝不看不起基础欠缺的学生,尤其是对少数民族、“两籍”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2003年以来,我共指导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生200余人,学生承担各级立项课题80多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研究文70余篇,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30余项。考取硕士研究生40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20多人,但更多的同学在我这里得到的是科学研究素养的严格训练和提升。

 

  三、言传身教和育人相统一

 

  言传与身教相辅相成,是构成教书育人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教师不仅要善于言传,而且要更注重身教,让学生眼见为实,激起思想共鸣,进而促进对教师言传的认同和接受,最终实现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几十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要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大学老师、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像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文章所说的那样,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的体会是:

 

  1、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的责任担当,厚德载物的德行修为,包容开放的精神气度。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君子的风范着力塑造自己,以君子的内涵全面提升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想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不说有损教师形象的话,不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

 

  2、精业、敬业。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身教,也是一辈子当好教师的动力源泉。

 

  3、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率先垂范。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自己先要做出表率,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4、平等待人、真诚待人、乐于助人。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5、更新观念,适应不同年代、时代的要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服务社会和育人相统一

 

  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也是每一位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我参与服务地方食品工业始于1995年,尤其是近十年来,我作为省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派驻在湖南边城生物公司,以及吉首市丹青、河溪镇的三个贫困村(组织部安排),同时担任湖南西部多家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顾问,湖南省“万企联村 共同发展”专家顾问团成员,湘西州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地方经济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带着我的研究生和部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本科生参与,通过下工厂车间、到农村田间地头,让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产实际,进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科技成果鉴定有2个本科生名字)。多年的实践告诉我,通过自己在服务地方活动中的“作为”和学生自己的亲身参与,告诉学生什么才是真正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里,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方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成为学生喜欢的大学老师,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首先使自己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佩服你。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成就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主席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回顾和反思自己在教书育人中的所为,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会更加努力,当一名好老师是我毕生奋斗的目标。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关闭

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416000

Copyright 吉首大学   教QS3-200505-000069 湘ICP备 05003899号-1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