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视点>>正文

中国教育报 融合互动教研 拓展用教结合——记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类专业建设的“大美艺术”

时间:2019-03-15 作者:刘  俊  李婷婷  赵忠鼎  点击:[]

  勇立潮头、成果为效——以“立德树人、崇真尚美”为院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先导,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突出服务和育人两大功能,抓住专业和就业两个核心,一手抓规模,一手抓质量。

  互动教研、用教结合——以改革先行者的姿态,搏击在时代潮头,用热血与智慧、汗水与拼搏,描绘发展与壮大的华丽画卷。

  这就是蓬勃发展的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走进学院,感受到的是她的艺术气息,触摸到的是她的艺术脉搏;走近这学院的教师,体验到的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领略到的是他们教育生命的灿烂;走近这学院的学生,分享的是他们的至尚创美,感动的是他们的大学生活“风景这边独好”!

 

  谋划总体布局 健全硬件设施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现有美术学和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专业,5个二级学科专业,即美术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5个本科专业;2017年学院获得优秀本科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单位,现建有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其中艺术设计领域涵盖装饰与室内设计、园林与景观设计、视觉传达与数字媒体艺术3个方向,美术学领域涵盖国画、油画、水彩3个方向;此外,学院还有一个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共建硕士学位点。

 

  学院通过培训与取证、社会聘用、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拓展培训渠道,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利用双师型教师承担有关课程、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实践。学院取得相关行业证书的教师或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占全院专业教师的50%以上。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条件建设,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2个,其中数字化设计艺术综合实验室下设三维数字图形图像室、影视非线性编辑室、数字音频制作室、产品设计实训室、模型实验室;另有美术综合实验室1个,下设电脑辅助实验室(苹果机房)、电脑辅助实验室(PC机房),以及摄影、陶艺、版画、雕塑、数字媒体艺术等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达到723台件,总价值548.03万元,实验用房17间,总面积1321.67平方米。另有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个师范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和6个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现有专业图书1527册、专业期刊52种、专业音像资料152种,学院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条件,能够满足广大学子的求学需要。

 

  优化课程设置 健全培养体系

 

  美术学院教学组织由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教学方法从知识的单纯灌输转变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环节从被动式转变到主动式,将各类课程、大学生创新项目、实践环节、第二课堂等方式贯彻落实。

 

  专业基础课融合多种学科知识,让理论教学丰富化。打造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群,实现知识体系建构、公共精神培育、服务能力提升、学术潜质发掘等多维度拓展,强化人才培养的理论综合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将本土的非遗和民艺的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进行植入,如:“民族文化与艺术”“民间美术图形设计与创新”“民间艺术采风”等课程,让学生了解设计原理、掌握工艺流程、熟悉操作环节,从而实现实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而学院教师的作用则是指导学生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进行“再设计”“再创作”,包括图案的图式提炼、色彩的归纳、工艺流程的记录等。

 

  学院重构教学环境,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广互动式、小班式、信息化教学。实现教室+虚拟空间+田野调查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学院一直将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左右,改造互动式教室12间,教学达到全部小班;互动式、信息化教学比例逐年上升,目前约有50%以上的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近3年来,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设计大师奖”“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白金创意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奖”等各类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别、省级奖项52项。学生创作的动画短片《开秧》获第六届国际选片会金奖,动画短片《隧道》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天上掉馅饼》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缺一不可》获国家文化部门组织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生艺术与设计展银奖,《民族度假村设计》获得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的第三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最佳设计方案优秀奖,《老司城土司文化中心遗址环境改造》获“2015第四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二等奖。

 

  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实践育人

 

  美术学院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注重产学研的合作。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分别为:“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苗族银饰美学价值研究”(2012年)、“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2013年)、“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湘西少数民族宗教美术体系研究”(2015年)、“汉文学中桃花源形象的塑造与现代建构研究”(2017年)、“五溪流域女红手艺人的生存现状调查及技艺永续传承问题研究”(2017年)。获得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5项,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项,湖南省教育部门科研项目27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教材10部。近年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共计169篇,其中ISTP收录2篇,《光明日报》1篇,CSSCI核心论文13篇;发表作品共计236幅,其中CSSCI作品94幅。获得省级教改项目3项,省级二等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成果奖3项,湘西自治州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创作作品入选省级以上展览20余件;20余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专业竞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在丰富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和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交流协作,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学院依托美术与设计创新工作室,实施实验项目100余项;与省内企业共建10余家实践及实习基地;搭建学生成果孵化平台;举办创新创业文化节、课外科技节等主题活动,探索实践育人新途径。2015年,学院与深圳邦克控股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成立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采用定制化、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专业教学+定制教学+企业实践”的复合培养模式,参与湖南卫视一系列影视片制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提供高素质的定制化人才,受到社会用人单位青睐和赞誉。学院师生近年完成了“老司城土司文化中心遗址环境改造设计方案”“‘重拾记忆、最美乡村’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区域景观建筑提质设计方案”“湘西自治州墨戎苗寨旅游规划设计”以及大型演出《梦里张家界》的舞台背景动画、设计宣传网站和手机APP、《天门狐仙》数字动画及衍生产品设计等项目,获得社会较高的评价。

 

  完善培养模式 提升就业技能

 

  为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丰富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院精心组织了创意作坊作品大赛。学生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指导下,紧密围绕“校园·艺术·生活”的主题,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创作了300余件作品。作品类型包括书画、剪纸、手绘服饰、环保艺术品等,不仅受到师生的欢迎,还吸引了大量校外人士前来参观。学院围绕“为大湘西而设计”的主题开展毕业设计与创作,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与需求。

 

  扎实的技能素养和优秀的社会适应能力,使毕业生受到广大用人单位好评,一次性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很多学生选择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回到家乡创业,凭借他们扎实的专业水平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在建设美丽乡村和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方面成绩显著。

 

  毕业生刘超超2015年7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赴新疆南疆基层工作,是库车县墩阔坦镇的一名干部,2016年12月至今在村里担任第一书记。《阿克苏日报》以《都维勒克村的“巴朗书记”》为题进行报道。毕业生赵星星2015年返乡创业,目前公司已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两个食品类注册商标,2018年入选“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乡村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立志做一名有情怀的回乡创业企业家。毕业生彭瑜2015年在张家界创办美家彩绘工作室,2017年成功注册张家界美家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现已为26名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和实习平台,公司完成了桑植县白族乡整体文化墙绘制、武陵源区天子山镇整体村寨美化等村镇美化设计任务。毕业生王云龙扎根农村,重视农产品的品牌策划与推广,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小辣椒富大众:“酒台辣酱”品牌兴农模式》参加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家级别铜奖。

 

  潮涌风起,正是扬帆远航时;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新的教育征程,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必将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开拓进取、创新不止,如奇特秀美的张家界,用奋进之笔创作“大美艺术”!

 

  (刘 俊 李婷婷 赵忠鼎)

 

  原文网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9-03/15/content_514593.htm?div=-1

 

  (责任编辑:苏卫平 投稿邮箱:jsunews@163.com)

关闭

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   邮编:416000

Copyright 吉首大学   教QS3-200505-000069 湘ICP备 05003899号-1

湘公网安备 43310102000102号